对招聘单位来讲,应聘人“有经验”似乎是个硬指标,可是工作经验这个要求,到底在多大程度影响一个人的工作表现呢?
你别说,国外还真有专门的机构做了研究,结论是,
一个应聘者,入职前的工作经验和入职之后的工作表现,没关系!(注:普通岗位)
估计有人表示不服,很可能你会举出例子来反驳,但我想说的是,你遇到的可能是个案或者说没什么代表性。为什么?
国际权威期刊《人事心理学》上发表了这方面的科研论文。对于以上结论,有个叫查德·范·伊德金(Chad H. Van Iddekinge)管理学教授做了深入的研究。
这篇论文可以说是我们目前所能得到的最有说服力的答案,因为它是一个“荟萃分析”。所谓荟萃分析是把此前人们在这个课题上做过的所有研究综合起来,把各种统计结果列在一起,统一地重新算出一个结论来。这篇论文分析了过去60年的81项相关研究。这 81 项研究涉及到的职业很广,有警察、消防队员、飞行员、卡车司机、市场销售人员、客户服务人员等等。
研究统计了其中每个人在入职之前,有过多少年的工作经验,以及换过多少次工作,是不是经常跳槽。对于入职之后的工作表现,研究从两个方面测量。一个是上级领导对这个人的主观评价,比如打个满意分。另一个则是看客观数据,比如如果他是一个销售人员,看他的销售业绩如何。
这篇论文详细分析了工作经验和工作表现之间的相关性 。也就是说,是不是之前的经验越多,入职后的工作表现就越好呢?
答案:不是。
遗憾的是,查德·范·伊德金教授没有对中高层管理者进行分析研究,所以,上述结论目前只适用普通岗位,也就是说基层人员的工作,大多数不需要什么经验。
我刚看到这个结论时也很意外,不过说经验一点用都没有,也是不能服从的。因此,有专业机构做过研究,他们发现工作经验在两个地方特别有用。
一个是新员工在试用期内,有工作经验比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工作表现相对较好。其实这也容易理解,老手上手快,新手需要熟练。但是,请注意,只要过了最初的适应期,比如考察一年之后的表现,那就和以前的经验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需要补充的是,新员工在试用期内,虽然有工作经验会有比较好的表现,但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它的角色责任得有相同的约束力才行,为什么?你看下图:
显性约束力Y1是指制度/法律、流程、工作规范、操作规程、协议/合同等内容。比如,机修这个岗位,很显然,高炉机修和转炉机修的操作规范是不同的。很多岗位听起来很像,但工作内容、工作对象甚至工作环境大相径庭。
另一个是特殊职业,比如飞行员,飞行小时数这个经验,那可是实打实的、非常花钱的练习,就算不全都是刻意练习,这也是个很硬的指标。
所以,这项新研究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大部分人上班工作,就是在输出自己的劳动而已。重复劳动的经验,哪怕再苦、再累、再精彩、再激动人心,它也很难提高一个人的水平。
有心的你,估计已看出了门道。假如职场大多数人都不动,你就有机会轻易超过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