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德·孔茨:管理就是通过职能完成任务。而4R8C计算:更客观、更公正、更精确
哈罗德·孔茨,美国管理学家,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说,管理就是通过职能完成任务,而现实是很多领导干部都在自己干。
难道他们不懂管理吗?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懂管理,在上级前面他们也是下属,表现积极、勤快是为了满足上级的需求,以便获得更好地评价;二是似懂非懂,比如类似我这种人。
所以,以下讨论内容只针对第二个原因的人。
先说什么是职能?
职能是指为了提升工作成效、企业竞争力、运营能力和影响力,管理者制定的一系列方法,比如组建部门、制订计划、制定规章制度、品质检验、产品设计、市场开发等。孔茨先生把职能管理分成了五个,既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
它跟职责有什么关系呢?
职责是某个人在某个岗位的责权范围,简单说,职权就是责任。职能一般针对部门,而职责一般针对个人。
概念弄清后,那么问题来了,管理为什么要通过职能完成任务?
早前我看到这个观点时并不“感冒”,你老外说得就一定对呀?!更何况还那么久了。不过,自己实践多了,才发现老外说得有道理。
记得十几年前,我刚当部门经理的时候,手下就管了七个人,可就这几个人的工作,还没做好,时常被总经理批评,有段时间恼火坏了。
举个例子。
公司要上一个新项目,总经理很关注进度,会上安排我这个部门根据纪要逐一点检,每周汇总上报。刚开始这事我自己做,有时候出差在外,我就安排手下小张做,小张外联事情变多了,我又安排给小蕾做。小蕾是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她做的点检报告总经理很满意。我看领导很认可小蕾的工作,于是就固定给小蕾做了,当时也没多想,能着多劳嘛。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小蕾竟然把这项工作给忘记了。等总经理催促时才想起来做。仓促做完的事,哪有完美的?所以就出了错误,哎呦,这事儿弄的,总经理可是把我好好训了一顿。这边被骂,心情很不好,回来后我又把小蕾给骂了。女孩子不抗压力,竟然让我给骂哭了。
当时,我自认为批评下属那可是“义正言辞”,我安排好的,你怎么能忘呢?报告做多次了,数据为什么会出错呢?可事后反思,责任还是在自己。
我仔细回忆了那件事的经过,为什么会忘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自己处理琐碎的事情太多,工作上抓不重点。刚当上小领导,想多表现,再加上年青、精力旺盛,什么大小事情都去伸手。还有一点,我对人性的认识也不够深刻,太相信下属的记性了。你设身处地的想一下,一个年青女孩儿,美妆、交友、零食,还要处理繁琐的工作,哪有不疏忽的呢?
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
一、做好自已角色责任R1(0)。对于总经理单独交办的工作,即使安排给了下属,也要重点跟进(提醒)和检查(数据有错没注意检查)。
二、根据责任熵增公式:R2(N)+R3(0)=0,工作努力但不注意人际关系,工作效果等于0,所以,要控制好个人情绪,批评下属要注意方式方法,特别是要注意他/她人的感受——R3(+1)。
最终做到责任组合增值R2(N)+R3(+1)=+1。
通过这个案例,用孔茨先生的观点,我们分析一下,管理者是怎样通过职能来完成任务的呢?
首先是计划。
总经理专项安排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每周上报项目进度点检报告。
第二,组织。
组织部门内部分工,小张、小蕾参与这项工作。
第三,人事。
孔茨先生对人事职能的解释是,选、用、育、留等方面。小蕾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工作成果受到领导好评,因而选择她来干。
第四,指挥。
孔茨先生对指挥的解释是,制定激励措施和鼓舞士气。没成想我做了刚好相反的事,对小蕾进行了负激励。我的指挥工作没做好。
第五,控制。
孔茨先生对控制的解释是,对照计划,检查实际完成情况。小蕾虽然匆忙做出了报告,但有关数据我应该仔细核查才对。看来我的控制工作也没做好。
通过职能管理分析,我的管理问题很快就找到了,看来经典管理理论确实有道理。另外,你有没有发现,虽然找到了管理问题,但如何改进行为呢?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经典管理给我们指出的方向非常好,可是具体到行为上却又很模糊。你注意看上面那些责任符号和责任公式,你会发现人的行为后果都是有责任的,而这些责任都被标记了符号数字。有了符号数字就可以进行量化计算,通过量化计算,责任后果变成了唯一,唯一才叫客观、公正,客观、公正才是对人最大的尊重。
所以,经过责任公式的计算,管理问题不再感性、模糊和笼统,职能管理落实更加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