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跟一个管生产的部长聊天,他说,刚刚发的生产考核细则,个别厂长执行不到位,某些厂领导像是个“软钉子”。我问他为啥?他说,本来生产考核很严肃,公司领导也很重视,可一些厂长既不宣传也不督促,文件签收后就扔给下面“自生自灭”了。
假如你是生产部长,你会怎么处理呢?谁不认真执行,没做好直接考核!如果你真这么想,只能说明你缺乏管理经验,好听点说,还缺乏一定的领导艺术。
那该如何有效落实呢?
我们得从责任第二现象学公式R4(C)2R3(+1)说起。
1、工作流对象:上下级(高层与中层)
2、R4(C)2R3(+1)=高层做战略,中层协助推动。
3、公式解析:
该公式描述了高层领导和中层干部,在同一个责任现象中(战略管理),不同的责任高低阶价值交换的评价规律。反映了在企业战略管理中,高层领导与中层干部的正确工作关系。
(义务责任是指可做可不做的行为,做了受到他人的称赞和表扬,其结果为增值+1,不做也无所谓,其结果为真值0,如图所示)
你注意到没有?原本落实企业战略这件事,似乎是必须做R1,为什么中层干部承担的却是义务责任呢?
这个问题,我思考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中层干部的工作性质和职责。
中层干部是高层领导和基层员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他们既要负责执行高层领导制定的战略和计划,又要负责管理和指导基层员工完成日常工作。因此,中层干部的工作不仅要求他们有专业能力和管理技能,还要求他们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要善于与人沟通。
正常情况下,中层干部落实企业战略责无旁贷R1(0),但实际工作中,中层干部还需要有一些额外的行为和态度,比如帮助基层员工解决问题,关心基层员工的成长和发展,给予基层员工适当的鼓励和认可,维护团队的凝聚力,如开会的时候主动宣贯公司新政策、新规定等。这些都是中层干部可以做也可以不做的行为,做了可以提升自己和团队的效率以及工作效果,可能受到高层领导和基层员工的赞赏,其结果为增值+1;不做也不会影响自己和团队的正常运转,其结果为真值0。
二是中层干部的工作环境。
中层干部处于企业组织结构的中间位置,他们既要面对高层领导的压力和期待,又要面对基层员工的需求和反馈。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中层干部需要有足够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以适应高层领导的战略变化和基层员工的实际情况。其中,有很多工作行为都是可以做也可以不做的。
三是中层干部的个人发展。
中层干部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他们有着较高的职业理想和抱负。在企业战略管理中,中层干部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如何利用机会锻炼自己,如何发挥个人优势创造价值,如何摆正心态全力以赴地工作等等,这些都是中层干部可以做也可以不做的行为,做了可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受到高层领导和基层员工的称赞和表扬,其结果为增值+1;不做也不会影响自己的职位和收入,其结果为真值0。
看完这三个原因,你有什么启发?
对,企业要做好中层干部的激励和培养。
中层干部也称知识工作者,关于对知识工作者的激励,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先生,对此有以下观点(来自网络节选):
德鲁克认为,
1、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和满意度取决于他们的责任感、贡献感和成就感,而不是外在的奖励或惩罚。因此,他主张忘掉激励这回事,先排除达成绩效的障碍,着眼于绩效,绩效就是最好的奖励。
2、知识工作者需要被视为人而不是雇员,被视为资产而不是成本,被视为合作伙伴而不是下属。他强调尊重知识工作者的个性、专长和创造力,让他们参与目标制定和评价,给予他们自主权和资源,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3、知识工作者需要被安排在能够发挥他们优势和潜能的职位上,让他们做他们的本职工作,而不是被分配一些无关紧要或超出能力范围的任务。他建议管理者定期对知识工作者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找出谁是有绩效的人,谁是用人不当的人,谁是能够做出更大贡献的人。
所以,想让中层干部在落实企业战略时,承担一定的义务责任,企业得多做“以人为本”的事。使得中层干部在完成自己的岗位角色责任高阶R1(0)的基础上,做一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以提升自己和团队的绩效和价值,从而更好地贯彻企业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