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值

-1,0,+1,0~N,+1(0~N)

高低阶

高阶(H),低阶(L)

领域

现象

层次

公式

本词的责任现象分析

个体行动,可以理解为个体行为。

个体行动与社会行动(组织行动)形成概念对比。

个体行动是一种不构成责任概念范畴的行动属性,因为个体行动不考虑对他人的任何影响,无需进行评价。

社会行动是针对两个人以上的,并具有对他人有影响或评价的个体行动的集合。

当个体行动演变为社会行动,这种行动就会出现价值交换的评价意义,也即形成了责任的概念与范畴。比如一个人在家抽烟属于个体行动,无需评价。但如果在飞机上抽烟就属于社会行动范畴,会对他人产生危害影响,所以,我们会用责任这个概念来对这种社会行动进行评价,也即采取相应的责任处罚与制裁。

个体行动与责任空集

个体行动是没有任何责任元素或单位的空集,即没有责任元素或责任单位的集合。个体行动是责任空集,责任空集是任何责任集合的子集,即对任意责任集合R,均存在潜在转化责任单位或责任元素的可能。

理解个体行动与责任空集概念对理解责任与社会行动与社会关系的评价系统具有前摄性概念认知意义。

当一个人处在一个特定社会环境中,如果具有个体行动、责任空集、社会行动概念与范畴意识后,就能够理性认知与把握自己的个体行动和社会行动的两者之间的和睦共处,以及适时关系转化。比如在一个重要会议中,你可以手握拳头,但不能手握拳头敲打桌子或他人。

个体行动、责任空集与角色责任
个体代表单个角色,行动是责任的前提条件,个体行动、责任空集与角色责任存在评价关系的区别。

三者之间存在很多社会现象中,比如我们现在关注的停车场停车的方式究竟是车头朝外还是车头朝里的例子。目前车头朝向只是司机的个体行动的自由习惯。大家公认并提倡的方法为车头朝外,因为这样既可以防盗、也可以避免倒车发生事故,还可以省油。

总之,从安全与经济角度看车头朝外都是最优方案,也是停车场管理期望的。目前,绝大部分司机停车都是把车头朝外,但仍有不少车头朝里,这是个体行动的习惯问题,我们也无权干涉。这就是个体行动与社会行动的区别。

假如某个时期发生了大量因车头朝里导致了各种恶性事故后,也许国家出台制定凡事是停车场停车就必须车头朝外的交通法规。那么那个时候,车头朝外就是司机的社会行动,进入停车场停车,控制车头方向就成为司机与看管员的角色责任的R1。而就目前而言,司机进入停车场停车的车头朝向行动只是一个责任空集,但未来很有可能会变为R1范畴。还有就是开车打手机、前排系安全带,之前就是个体行动的习惯,是责任空集,如今已经是坐车前排的社会行动以及角色责任范畴了。

当我们有了责任空集的概念,我们就能够提前设想某些方面可能会容易出现问题或漏洞,并提前做好相关责任空集的预防措施或方案。尤其对青少年儿童与员工管理有巨大的帮助。很多青少年存在各种责任空集问题,最终导致各种逃学、厌学,个别甚至跳楼轻生的悲剧。

个体行动与责任特征值关系

个体行动本质上没有责任特征值,但存在潜在的所有责任特征值属性,运用责任特征函数思考个体行动对每个人的理性责任逻辑思维方式的培养具有裨益。

个体行动与责任高低阶

个体行动本质上没有责任高低阶,但存在潜在的不同责任单位高低阶复数属性。

个体行动与责任主客体关系

个体行动本质上没有责任主客体关系,但存在潜在的责任主客体关系。

责任单位幂集(UR Power set)

责任单位幂集是集合R的所有子集构成的集合,称为该集合的幂集。比如,角色责任R1集合{X1,Y1}的所有集合包括@(责任空集@符号,也即可能存在的个体行动),{X1},{Y1},{X1,Y1}。集合{X1,Y1}的幂集是{??,{X1},{Y1},{X1,Y1}}。集合R1的幂集表达式:P(R1)


理解责任单位幂集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系统的分析该责任单位的潜在个体行动(责任空集)转化为该责任单位,以及其他几个元素的子集合的构成要素,从而帮助我们从个体行动到社会行动的思维转化,社会行动与社会关系的关联分析,最终培养理性的责任逻辑思维模式。


词汇责任动力应用

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必须做

把我们个体行动理解成为必须做的行动后,就意味着个体行动转化为社会行动,会受到评价,也就成为角色责任R1(-1,0)概念范畴。

词汇信息

 创建者:方志良   浏览次数:0   编辑次数:3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5年9月24日